学习资料网 >地图 >笔记 >

银行工作总结笔记

银行工作总结笔记

时间:2023-12-22 作者:学习资料网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笔记(集锦3篇)。

银行工作总结笔记 篇1

20__年里,被局里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科室,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现将一年来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在20__年里,我认真学习了党的精神,通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二、求真务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隔行如隔山,刚进审计局时对于我这一个从没接触过审计业务的新手感到从没有过的巨大压力,但面对压力我没有畏惧和退缩,虚心向同事请教,向主审学习,向书本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并能够独挡一面,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一年来,我先后参加专项资金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熟悉各行各业的会计业务和在哪些方面容易存在问题,能够对查出的问题准确定性,我认为我已经完全具备主审的能力,并能圆满完成了局里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虚心进取,努力更新工作思路

多年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多次参加了市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还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和审计系统等知识,参加了全国计算机模块考试,并取得了资格证书。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不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对审计业务工作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经过多年来的锻炼,我个人在总体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离审计工作的需要还相差甚远,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使自己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

审计个人工作总结5

逝者如斯,转眼间我在县支行审计部已经渡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又经历了一次由彷徨到适应再到热爱自己岗位的过程。20__年1月是我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在总行匆匆的培训后,我就满怀着信心与激昂投入到了自己在邮政储蓄银行的事业上,入行之初我被分配到了前台柜员岗位上,在这里我渡过了自己事业的第一个一年,在营业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忙碌而又充实,学到了很多的业务知识和道理,这里就像我的一个家温暖而甜蜜,兄弟姐妹们热情又朝气,我们共同努力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我以为我将会这里渡过1至2年的时间,来学习和体会,来成长和提高,我一直记得入行第一天我们行长语重深长的一句话“厚积而薄发”,而当时的我也安心的在前台岗位虚心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然而20__年1月11日,我接到了人事变动的通知,让我到审计部报到。当时的我真的是茫然无措,审计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从内心多多少少总有几分畏惧,我反复的思量,一方面我相信这是行领导们深思熟虑的决定,必有这样安排的道理,这也是行领导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从自身长远的发展审计工作能让我学习和吸收到更多。从此我便踏上了审计员的道路。

初入审计部,我感到深深的茫然和挫败,仅凭我自己掌握的那一丁点个人储蓄业务的知识在这里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内审人员,必要的前提就是要精通本行经办的各项业务,然后才是内部风险的把控。所幸的是,审计部的同事并非我以前想象的那样神秘和令人畏惧,一样是温暖和可亲的。起初我就随着他们一起下乡根班学习,回到部门我就开始学习各项业务制度和内控环节。每每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主动请教部门同事,同事们也耐心细致的讲解。在同事们热心的帮助和自己刻苦的努力下,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开始参与审计工作了,尽管开始之时,速度往往根本上团队的进度,某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同队的同事总是耐心的等待和委婉的指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点点的开始成长。

银行工作总结笔记 篇2

一、在“德”方面

二、在“能”方面

熟悉和掌握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金融法律法规,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较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较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较强,具有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能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具有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经验较丰富,知识面较宽。

一年来,本人先后主持召开辖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会议、外汇管理工作座谈会、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会,协调县政府召开国库工作座谈会。在上述会议上,分别组织学习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把“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外汇管理政策、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帐户管理、现金管理、国库管理规定等传导到辖区金融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并通报相关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较好地发挥了窗口指导作用。

年初,本人组织支行中层干部学习“四法”,并进行考试。通过组织学习和考试,提高了中层干部金融法律法规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根据分管工作和协管工作的职责、范围和上级行的要求,一年来,本人先后组织开展现金管理情况检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检查,__执行情况检查,并协调中心支局检查科对辖区外汇指定银行开展外汇业务检查和对辖区外贸公司开展出口收汇核销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了有关问题,促进了辖区金融机构和外贸公司依法依规经营和管理,较好地协调了各有关方面的关系。

三、在“勤”方面

本人事业心、责任心强,奋发进取,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认真,态度积极,雷厉风行,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勤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故不迟到、不早退。一年来,本人基本无休工龄假,节假日较常值班和加班,坚持每个月底参加营业室的加班,协调有关工作,审核有关报表。由于本人工作较忙,因而多次放弃了应邀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和赴外考察活动的机会。

四、在“绩”方面

本人工作思路清晰,计划性、前瞻性、前导性强;开拓进取,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获采纳,完成较重的本职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效率较高;能按时或提前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效果良好。

在外汇管理方面,上半年本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县外贸公司增加较多,领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大幅度增长,出口额大,收汇额小,核销率较低,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的问题,在支局局务会上提出了加强核销单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出口收汇核销风险的意见,获得局务会的采纳。

本人制定了《关于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出口收汇核销单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有保有压的措施,加强核销单管理并组织开展对部分外贸企业外汇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贸出口的指导意见》,对辖区外汇指定银行提出了六条窗口指导意见。此外,还组织对部分私营企业运作情况的调查,分析其运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私营外贸企业出口收汇核销管理的措施。从而,促进了我县外贸企业领单、出口、收汇、核销的良性循环。

银行工作总结笔记 篇3

__年本人在党总支、分管行长、会计主管的关心指导下配合营业室各位主任,认真执行营业室“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为中心,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的这一工作主线,经过营业室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和自身的不懈的努力,营业室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自身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截止__年月日营业室储蓄存款达万元,比年初新增万元,新增代发工资户户。尤其是今年月份储蓄专柜存款突破了亿元大关,新创储蓄专柜历史。现将我本人在__年一季度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此外我本人积极投入到吸存增储的热潮中去,班上谈存款、班下跑存款,以自身的行动启发引导前台柜员提高存款意识、指标意识。并和同志们总结了“新客户以服务吸引,老客户用感情稳固”这一经验,月份一个年存入营业室美圆的老年客户密码遗忘,我先后次上门为其办理挂失解挂手续,该客户非常感动,将其他银行的各种存款都转存到营业室来。为了提高自身和营业室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我行会计核算质量,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文件传阅学习制度,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营业室人员进行会计业务、会计法规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此外,我还积极参加行里举办的统一业务培训,学习中,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使自己的业务知识趋向全面,业务操作更加熟练规范。

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内控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__年本人和营业室主任在分管行长、会计主管的要求及指导下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研究不同业务量、不同业务种类的岗位设置和劳动组合形式,重新制定细化了会计岗位职责,严格了操作流程,并根据不同的营业人员经办的业务权限,确定相应的职责。同时,根据上级行的要求和我行各网点的实际情况,今年先后参与制定了钱箱现金管理办法、钱箱单证管理办法、证券业务管理办法及凭证装订管理办法、会计差错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网点帐务,使我行的核算手续更加严密,业务办理程序更加安全科学,做到了相互制约、职责分明。强化了内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主动观察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业务操作中不合理的地方,都能及时给主任和主管汇报,并能及时给柜员和网点提醒,起到了警示建议作用。

努力提高自身服务和业务素质。

优质文明服务是金融行业永恒的话题,但如何落实行动上,彻底改变我行社会形象,营业室全体人员确实动了一番脑筋。一是摆正位置,靠服务赢得客户,靠客户吸收存款,靠存款保住饭碗。消除了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了观念,以客户满意为标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我行各项服务措施。二是把业务技术和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服务

水平尺度,苦练基本功,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避免失误,把握质量。虽然我们营业室尽心尽力的搞服务,但是,因各种因素,营业室的服务质量仍是不尽人意。三是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大力拓展业务营业室的业务领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我本人来讲,尽力做到了“三个服务”。一是给客户服好务,由于我主要任务是分管前台,柜员几乎每天都有不好处理的业务和客户介绍给我,本着“客户就是上帝”的意识,每次我都能圆满的让客户满意而归,有一些较难处理的事情,我都是带着礼物主动上门,最终看到的都是客户满意的笑脸。就这样,有的客户甚至已经和我交上了朋友,也成为了建行的忠实客户。二是给本营业室的柜员服好务,不论柜员业务、设备出现了问题,我都能主动解决,柜员身体不适、家庭不顺心,我都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三是给各网点服好务,因营业室是全行业务的中心枢纽,我和各网点的业务联系也较为频繁,工作中不论网点因设备问题或业务问题找到我,我都能积极为他们联系或者亲自上门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解决。

做好新业务学习和营销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我行产品的营销年,今年以来我行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我本人也抓紧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新业务,掌握新技能,把我行的产品营销作为今年的重点,大力宣传和营销我行产品同时指导、协助其他网点开展新业务的推销活动,努力发展中间业务。截止到年底,由我主持办理的基金业务有十余种,金额近余万元,代理记帐式和电子国债余万元,在市行排名中名列前茅。我还在行里的安排下对全行柜员就网上银行、系统、贷记卡业务、客户等新业务进行了多次授课。

身先士卒,起到党员的带头作用WwW.XxY333.COm

__年是建设银行重大改革的一年,在__年中,我本人除认真学习与改革相关的文件精神,作好心理准备外,还积极主动的和营业室的同志们谈改革,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加强同志们对我行改革的信心,端正同志们对改革的态度。日常工作中,自己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工作多干,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主动解决。尽的努力体现出一个党员、一个中层干部应起到的带头作用。

__年是繁忙而紧张的,我本人在会计主管的指导下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各

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被许多缺点和不足所束缚,如对一些问题上强调客观困难多,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一些新问题的解决,不能系统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站的高度不够等。这都是我本人急需解决的弱点。

__年是我行重大变革、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金融系统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机遇和挑战的共存将会进一步激发我和我们营业室全体人员的斗志和工作热情,我将一如既往的工作、团结、奉献。

小编推荐

节日活动总结笔记范本通用3篇


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遇到文档的撰写,好的范文总是备受人们青睐被广泛下载。杰出的作品示范可以激励我们勇于跨越自我现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编辑为您准备的“节日活动总结笔记范本”或许能够满足您的阅读需求,欢迎你阅读我的作品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小美好!

节日活动总结笔记范本(篇1)

这次端午节活动结束了,我们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感觉也是非常的有感触,每年都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的举行活动,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到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这次的活动也准备了很多节目,让学生们更加贴切的去了解活动的意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大力的宣传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对这次活动也总结一下。

首先就是宣传工作,给每个班级都发活动通知,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做一名端午节的板报,还有手工艺展示,然后在活动当天就开始评奖,一开始的宣传工作还是需要做好的,这次的活动学校非常重视,除了宣传工作之外还有一些节目,每个班级都有准备活动,活动的意义主要还是要让学生们能够有这方面的意识,能够更多的去了解端午节,让学生们清楚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现在的也必须要好好的总结一下,在这一方面肯定是要做好相关的准备的,在活动当天,大家的兴致都是非常高的。

活动当天每个班级都是有准备活动,有朗诵,有歌唱,有猜谜,整个活动下面,节目是层出不穷,这方面大家都是非常的努力的,活动的过程虽然不是很长,可是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这次活动也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这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放松,总的来说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是非常的开心,端午节的活动当中,各个班级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其中知识竞赛是非常精彩的,大家都做的非常得不错,现阶段的学习当中确实是缺少这样的互动,这次活动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节目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颁奖,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非常的不错的,表现优异的班级都是颁了奖。

节日活动总结笔记范本(篇2)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__中心学校于5月22日至5月30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目的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以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5月22日早操后,校长项国庆向大家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并就学校端午节活动进行了布置,鼓励学生走近生活,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了解有关端午的历史和文化。

5月24日,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知识。接着,学校还开展“读《离骚》,思屈原”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读背有关端午的经典诗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假期里,大部分学生都和家长们一起学习包粽子,在有意义的实践过后,更加深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理解。

节日活动总结笔记范本(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为了从小培养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多地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从而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泉州市__幼儿园在中秋节前后,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了“爱在中秋、情满家园”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说中秋、画中秋、做月饼、品月饼等传统活动,感受中秋节大家在一起团圆的欢乐场面、体验温馨有爱的家园和谐气氛,从而萌发爱家、爱园、爱亲人、爱同伴的美好情感。

一是动手做月饼,让孩子了解好吃的月饼是怎样来的;二是开展中秋月饼品尝会,让孩子带上不同的月饼,一起分享品尝不同味道的月饼,体验分享的快乐;三是开展以中秋节主题的亲子手抄报制作活动,通过手操报的制作过程,让孩子更好的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传说等,丰富知识,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兴趣;四是大中段开展中秋主题故事会活动,通过亲身参与讲中秋节的故事,听中秋节的故事,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__幼儿园一直在挖掘传统节日的有效教育资源为故事剧课程所用,因为故事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源自于孩子的体验,它将为原创故事剧的素材提供最有效的支持与灵感。

二、节日活动

本次的端午节特选在端午节假期的前一天,各班的班主任早就在前一天放学把班级的教室安排好,然后在各班自主的进行包粽子活动,除了“讲述端午节习俗和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三个活动外,其余时间由各班随意组织各自的班级活动,也可从预备方案中挑选。最后在活动结束以后,由班主任或包的好的老师来指导各班级的同学包粽子。

在活动的这天所有的班级的教师都非常的热闹,校长等领导在巡查的时候也表示非常的满意这次的活动气氛。

三、活动结尾

本次的活动基本圆满结束,同学们在离开时都将自己做的粽子带回家送给父母,在收到的端午节活动心得和家长评语中本次的活动都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更有不少家长建议多进行这样的活动。

总的来说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即弘扬了端午精神又让师生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但是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低年级的同学再包粽子时会发生浪费的行为,不经污染学校环境更是严重的食物浪费,在下次的节日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在这方面的管理和教育。

白说读书笔记集锦


怎么才能让作品的读后感写的更加全面呢?看过作品后,我心中十分感动。 写下读后感,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消化内容,提高语文素养,这篇文章将从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索和理解“白说读书笔记”,请您收藏此页以免遗忘重要事项!

白说读书笔记 篇1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伤感日志大全看完哭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书笔记 篇2

开始翻阅这本书,是源于对白岩松的个人人气,还有书名比较奇怪。

《白说》是白岩松的演讲集,仿佛是随他一起见证过去和历史,那些感悟,没有华丽,没有尖锐,没有取悦,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青春、幸福、信仰,在热烈的掌声中,央视第一评论员登上了属于他的演讲舞台。对白岩松本书的观点有两个想特别聊一聊的点,也是非常贴近身边的所思所想所做。

其一,媒体人的责任是把事实完整呈现,不是只给大众看某一面,要让事实去说话,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做好恶、对错的选择。媒体人的.责任还有及时地发声,不必清高地不与之争论,把舆论阵地自觉地让位,而普通民众没有条件去获知真相,只能去猜测,或者干脆谁的都不信,视所谓的新闻为一缕轻烟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重提此话,撞好你的钟,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离开,让位于别人,无可指责,别守着钟,编着钟不响的理由,又不让别人来撞。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钟看做是平凡,总想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负责、不打折扣撞钟的“和尚“。

其二,"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基础,可以依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关,和身边每个人有关。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系统,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一个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质、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项。衣食无忧的时候,情感、精神和物质三足鼎立,但大多时候,以为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条件好,我有人疼有人爱,我玩茶艺玩插画“,只是这样的幸福不要离开你的小天地,外出办事被抢白你会委屈,遇到”碰瓷“你会恐惧,遭受不公你会失望,强迫接受价值观你会厌烦......社会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改变的权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发发声音。

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澜。你的人生阅历更加深厚,内心感受也更加复杂,反而是无词的音乐,更能击中你百转千回的冲动和欲望、思索和感慨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白岩松的“白说”,终究不会白说!

白说读书笔记 篇3

起初看这本书其实我是有点"随大流"的。因为好多人都说这本书不错的,好多人都看的。这一句"好多人都看"可是激起我的兴趣了……但是在读之前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可当真的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改了主意,如果不"随大流"看这本书的话,那才真是对不起自己了呢!

至于为啥怎么说呢?因为白岩松老师真的说的不错的,我与他对许多事情观点都产生了共鸣,往往就是因为作者的一些观点、看法的阐述,可以瞬间让读者与之共鸣,于是读者会觉得与作者产生了友谊。我刚刚和白岩松先生有了这种友谊。

不过我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在读书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思考的机会,有些书一本读下来我总是懒于思考,因为觉得作者整本书的节奏让人疲于思考,往往结果就是读完书了整本书的内容也就忘的差不多。现在我尽量避免读这种书。毕竟,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么,我就来说说书中白老师说的那些观点让我产生共鸣,我又有那些思考吧!

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据说中国古代人有骄人的智慧,这并不其怪。

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为啥现在的中国人却糊涂了呢?况且何为有用无用呢?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时间太宝贵了,怎能做无用的事?

正如白先勇所说:“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当他们见面时,他们互赠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儿没用,撕了;这哥们儿有用,留着。

就在你把“没用”的名片一张张撕掉的过程中,你可能也就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更有急于求成的人,总觉得慢道理不是道理,恨不得求一剂"速效葯","我估计只有一种药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剧毒的毒药。"白如是说。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无用可成大用"这个道理。就像是几年前可能是更早之前就出现的一个话题"读书有啥用?"现今越来越少的读书人了,新兴的网络多受欢迎啊?

纸质书已直被很多人“忽略”,但国家更是大力提倡“全民阅读”。为什么?因为“读书”这个看似无用的习惯一旦养成,肯定会对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好处。

"凡事不要太功利了。"这是对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像我一样已经或者正在受"应试教育"影响下开始或者已经变得功利的同学们说的一句话。

再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开始读《道德经》的打算。虽然白老师只是简单的以几句《道德经》中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但是他却打破了我对《道德经》狭隘的看法——消极避世。

原来《道德经》也是蛮有意思的。比如善建者不拔。意思是善于建设的人是不会被拔除的,善于抱住一个东西就不会脱落。

白老师记起十几年前他采访贝聿铭老先生,问他:“贝老,您觉得北京现在的建筑怎么样?”没想到老爷子是这么回答的:

“北京的规划非常非常好,将来拆起来会很方便。”幽默风趣的老爷子,但这话仔细一琢磨,心里其实是挺羞愧的。总说"后浪更比前浪高",但是最近看看怎么觉得不进反退了呢?

此外,明代家具仍被称为历史的鼎盛时期。无论从家具的功能、造型,还是保存能力上,都比现在的家具要好。光是几百年的明代家具仍然光良结实如新,新买的沙发用上十几年就算是老古董,这一对比,可真是吓人。

是不是真应该,好好想想了,我们也该好好动动脑,慢慢来,多做一些能够留得长一些、传承久一点的事了呢?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合上书,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记住那句'做人要正,做事要奇',一定记住少些功利心,让自己过的轻松些、快乐些,一定记住'储蓄健康在任何时候都是重于储蓄财富的,当然还有一定要好好读读《道德经》啦……"

白说读书笔记 篇4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新鲜的反义词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伤感日志大全看完哭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书笔记 篇5

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读白岩松老师的《白说》

对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的高度认同感、热血和梦想,是这本书能诞生的原生力量。令我拍案叫绝的是白老师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书中遍布,闪闪发光。让录下来权当书评,其实还是对《白说》一书的精彩提练,并没有新鲜的东西。

幸福:无限靠近但无法抵达。白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又将它引申了一下: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有用与无用:有用的不贵,无用的才贵。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七十岁高龄画了几年,送给了一位叫“无用”的僧人,这是连作者自己都感觉到没有什么用的一幅画啊。同样是戴在手上,有用的顶针就比无用的戒指便宜多了。

坚持:坚持就是失败。什么事业都要享受其中的乐趣,一旦喊上坚持,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道德经: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这个观点我很认同。在此之前,我听完了《黄明哲正解道德经》,也深受黄老师观点影响。

讲故事: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顿悟,说服别人,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办法也可能就是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传媒:传媒原本应该具有五种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如果传媒只剩下解闷,时间长了,观众就该去解手了。这一段话在书里面划线的很多,我读到的时候,有近3000位读者划线,想法有几十页,看也看不完。我在想,交好朋友,也应该有这五种功能。哈哈,酒友也是。缺一不可。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逻辑”:遗留在中国人DNA中的二元对立逻辑,让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是危险的。我认为,一个人思想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认可人性,接受每一个鲜活的多姿多彩的个体甚至想法和行为。不要再简单评论一个剧情里面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文化:贼没文化,损失巨大,那么一个民族要是没文化或者不弘扬文化,该有多大的损失呢?

理想主义者:书上说,这年头骗子跟理想主义者很难区分,我通常会这样判断:只谈方向不提供方法的,就是骗子;既谈方向又能提供方法的,才是理想主义者和建设者。我也想说,如果骗子手里有了权力,却依然没有提供方法,那就成了流氓。

因为看这本书,我在微信读书的书架里收获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辛德勒的名单》、《查令十字街84号》、陈鼓应、蒋丽梅先生所著《中信国学大典老子》(庄子)等书,也顺便欣赏了克莱伯《命七》那出神入画的指挥。

今天正好是感恩节,感谢白岩松,感谢微信读书,感谢应急管理战线上所有同仁的努力奋斗,赐予我了一个平安无事可以读书的值班室。

白说读书笔记 篇6

这次寒假有幸拜读了白岩松的《白说》。说实话,里面的章节很多,有很多的内容我感觉我还是没能完全读懂,我想我何时完全读懂了这本书,我才算是升华了吧。我想,其中有些章节我是看得很透彻的,下面我就这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谈谈我的感受吧。

第一个地方是“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为之一震,这解决了困惑我已久的难题。我想教师这个职业每天的生活是相对平淡的,和职场每天充满着挑战有着极大的不同。有的内容也许会重复很多次的教,教得久了有时候自己也会迷茫。而生活也是每天两点一线,家和学校。日子久了,总觉得需要点味道。甚至会想我需要的真的是这样的生活吗?有的题目为什么讲了N遍学生还是不会。是否这样的生活还要过很多年。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平淡的生活中生活着才是最真实的。白岩松说:老公在看电视,夫人在织毛衣,孩子在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到点儿热水泡脚,洗洗睡了。这样的状态是四五十岁人的最幸福的状态。真实的人生不会每天充满浪漫,每天充满挑战。工作岗位也是一样的,大多数时候是在默默做一些平淡的小事。这种平淡就是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教师岗位也是如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平淡中显珍贵,也许对我们而言是极易掌握得知识,但对不同的孩子们而言却吸收程度不同。我们虽然在每天重复着教书,但我们也同时在育人,这样的工作看似平淡但又及其不平淡。梅西和C罗之所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是因为每天忍受着极其枯燥的生活。不停训练,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活得认真。

第二个地方是“讲故事的技术核心”。白岩松说:“做一个十分钟的节目,就要按照十分钟的体量做采访,如果过度开采,做成分钟节目的采访量了,后期就很难再做减法。可是一个二十分钟的节目,采回来的素材只能支撑五分钟,剩下的十五分钟怎么办?注水吗?所以干我们这行的,永远要思考一个“奶粉和水”的问题:全是奶粉,太浓;全是水,就是假冒伪劣。什么情况下最好喝?得调配合适的比例。”他说的这段话感觉就在说我们教育界的事情,我们每一堂课应该上多少新课,每节课分配给我们老师是多少时间,我们准备的内容是多少,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是多少,这些说的不就是奶粉和水的调和比例吗?所以做新闻的人,只有对版面和节目时长有充分的了解,才会有“节奏”上的把握。除了常规因素,还有很多非常规因素。比如,三分钟的节目,理论上能容纳九百字的内容。可是当你真的老老实实写出九百字,最后会发现时长超了,九百字要三分半钟才能播完。为什么?文字转换成语言的时候,还会无形中添加很多非文字因素。所以仔细算下来,三分钟的节目只能容纳大约八百字。现在随着推特、微博的普及,全世界新闻的平均字数是七百字,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所以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的,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而我们教师如何能够准确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呢?现在想想是不是同样的道理啊!

第三个地方是“大成若缺”。白岩松写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蒋丞稷实现了短道游泳的两个重大突破,全是第四名,算是“铁牌”吧。但那已是亚洲男子离游泳领奖台最近的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有没有遗憾,蒋丞稷的回答太棒了,他说“缺陷也是一种美”。是的,缺陷也是一种美,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凡事都追求极致,这个极致存在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就是遵循着一条曲折、循环、不断向前的路径。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我们格外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内心得到舒缓和解压,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孩子从小就没有拥有这种思想,所以才会造成抑郁症的增多以及学生跳楼事件的产生。无论是作为老师也好,还是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让孩子们从小认清生活的本质,那就是人生本来就不会达到极致完美的状态的。我们所有人都要接受这种状态,并且要善于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也即是说从小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然后认清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而我们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解决问题,这就构成了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个人的一些感悟。在我现在的年龄还未能读懂书的全部,我想我会再过几年再次细品这本书,到那时的感悟想必与现在会略有些区别吧。特别真实的一本书,特别敢说和直说的白岩松,他让我从各个角度看到了人生百态。《白说》下次再会啦!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集锦11篇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者们都对作品一书赞不绝口。如何写出一篇挑不出毛病的作品读后感?感谢查阅学习资料网小编为你推荐“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然他的作品思想之深邃以至于我们无法全然领会;但我认为读过艾克曼的这本《歌德谈话录》,至少可以拉近一点与大师之间的距离。《歌德谈话录》中涉及了许多主题,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等,反映了歌德所处时代的文艺思潮和他个人的人格、作品风格、思想等。艾克曼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更是一位热爱生活、和蔼可亲的老人。

也许歌德的许多作品我们都还看不大懂,譬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等这些传世名篇。但是至今我的枕边都放着一本《歌德文集》。欣赏这些作品,不仅需要对文学艺术的一种心灵向往,还需要深厚的文学基础、时间沉淀和对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理解。

或许我们还无法汲取这些伟大作品中的精神内核,但幸运的是,艾克曼的这本《歌德谈话录》让我在歌德的身上找到了简单而极其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要有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人生态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要从现实出发;对待专业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等等。所有这些让我看到,歌德虽然生活在几百年前,但他是那么的清晰和光明,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独立伟大的人格。我还想说这本书有太多东西要学。

正如上述的,书中第一次记录就谈到,歌德的热情和蔼令艾克曼无比的幸福和感激。他说“他的每句话都表现出慈祥和对我的爱护。”在之后的章节中,艾克曼也多次用“热情”、“和蔼”等词来表达自己对歌德的敬意。

众所周知,歌德的诗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读过。所以诗歌创作也诗歌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作诗的动因。但所有的诗歌都必须是即兴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提供机会和素材。经过诗人的处理,一种特殊而具体的情况,就成为具有普遍性和诗性的东西。

我所有的诗都是即兴诗,它来自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这段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歌德告诉我们诗歌的创作要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出发,诗人不应被诗歌的形式架空,诗人作诗就是要在平凡的事件中见出另一个更深的层面或者说更具意义的层面。

这样的忠告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他还说过,每个人都自信有自知之明,因此许多人彻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长期在迷途中乱窜。如果年轻人愿意重蹈老年人的覆辙,老年人的企图和错误又有什么用呢?

老一辈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但年轻人不应该总是失手犯错。他们应该立即踏上征程,向前迈进。向着某一天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都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这表明歌德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期望有多高。在后来关于天才与创造力关系的讨论中,他还认为天才主要表现在年轻人身上。他举了几个例子,包括拿破仑、莎士比亚等。歌德还为年轻一代受摧残而感叹。

但是他始终对年轻一代人充满了希冀。

另一方面,歌德作为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在《歌德谈话录》中,也有很多有关艺术和现实之间关系的讨论。我们知道,歌德对光和色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十分自豪,艾克曼在记录了他和歌德有关《颜色学》的谈话,以及前篇提到的牛顿关于光和颜色的错误学说等,无不体现了歌德对自然科学的关心程度和他的唯物主义立场。与此同时歌德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歌德提醒艾克曼说,我们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在大学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教师在讲课是说的话,只记住了按他的时间倾向可以用得上的那一部分,凡是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东西全忘了。这些话反映了歌德眼中实践的重要性,也使他在谈到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体现了辩证法的特点。也就是说,文艺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关系。

他说艺术家于自然有双重关系。他们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奴隶。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一般意义是,艺术家应概意靠自己的修养,使自然成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有用的媒介。但我不认为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艺术家确实需要用自然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旨趣,但这不应该被称为自然的奴隶。

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对其加以合理的运用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是用作艺术创作上呢。

而《歌德谈话录》中也提到过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歌德说:“已经发现许多杰作,证明希腊艺术家们就连在刻画动物时也不仅惟妙惟肖,而且超越了自然。

英国人是世界上最擅长赛马的,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有两个古老的马头雕像比地球上任何一种马都更完美。这两个马头雕刻品是在希腊鼎盛时期流传下来的。在惊赞这种作品时,我们不要认为这些艺术家是按照比现在更完美的自然马雕刻成的,事实是,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们对自己的人格已陶冶得很伟大,他们是凭借着自己的伟大人格去对待自然的。

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但丁在我们眼中是伟大的,但他以前有几个世纪的文化。罗伯特·希尔德夫妇很富有,但他们的财富不仅仅是一代人积累的。

这种事情比人们所想到的更深刻些。我们守旧派艺术家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凭着人格的软弱和艺术上的无能去摹仿自然,自以为做出了成绩。其实他们比自然还低下。

谁想要做出伟大的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一样,把猥琐的实际自然提高到他自己的精神的高度,把自然现象中由于内在弱点或外在阻碍而仅有某种趋向的东西实现出来。”我认为这篇的确非常重要。原因有二。

一.歌德由衷的赞美英国人和希腊人的行为,让我感觉到艺术的无国界和歌德本人无限宽广的胸怀。二.

说明了歌德关于艺术家人格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是用自己的伟大人格和个人修养来对待自然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未来发展。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2】

人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读一点必须冷峻思考的书的。

我开始以为《歌德谈话录》就是一本很适合的这样的书;但是待读完之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它的笔调很轻松,把那些枯燥高深广博的歌德对文学、建筑、绘画甚至自然界的颜色的见解和论述,用写生活札记的方式写出来;篇幅很短小,而且列了主题概要。你完全可以像看日记一样那么轻松消遣地读下来。

读这样一本书,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放学后要去打猪草:大人们命令你去打猪草,打不满不许回来,和你出去玩顺便打猪草,在玩的同时还打满了猪草。前者是被迫的,带着任务去的;后者是主动的,自愿完成的。——我当然是在极其放松愉悦的心境里读完的,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比读大部头小说还轻松,因为它连故事情节都没有,完全就是零散的记事。

我读书胡读,该好好读的可能没读出来个名堂,该略读的却读的细致。让我先给这本书挑个刺儿:书的封面作者是德国歌德,扉页作者却是德国艾克曼。其实,这本书就是歌德的追随者艾克曼把自己跟随歌德九年时间里记录的歌德谈话点滴。

《歌德谈话录》是由德国歌德的忠实崇拜者艾克曼完成的。没有人能想到,这部无意之作,居然被学者们誉为一部“智者之书”,说它凝聚着大诗人、大思想家歌德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打开歌德创作之门的一把钥匙。”

歌德的伟大,无需我在这里赘述了。就像他说的一句话,真理就像一颗宝石,不只在一个方向上发光,而是在各个棱面的方向都发光。

他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论述,要是专门去读他的著作,没有相当知识储备的人真读不懂。但是,把它们像盐洒在水中一样,你看不见它的形,但却尝得到它的味道。这得感谢他的追随者艾克曼先生选取的记述方式——近似于日记体的写作手法。

《歌德谈话录》的体裁形式,其实深究起来,跟我国的《论语》有很大的相似。前者是艾克曼记录歌德的谈话语录,后者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的汇集。

这样的体式最大的好处,是把高深艰涩的道理用简短的一些句子表达出来,让人没有压力,不会形成思想包袱。

读书嘛,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压力大,很容易让读者中途放弃。《歌德谈话录》绝对不会让你中途放弃,你只能越读越想读。读完一个小标题,还可以趁机喘口气儿,再接着读下一个小标题。就像把一大片地,划成了小方块儿,总量没变,但没有了放眼一望,看不到边头的惶惑。即就是,化整为零,分片推进。

尤其要说的是,能把艰涩难懂的东西用这样的方式表述出来,作者的确另辟了蹊径。严肃是必须的,但轻松也是应该的。《歌德谈话录》做到了这两点的兼顾。

有要我推荐书目的朋友,不妨抽时间看看这本书吧。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3】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

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

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4】

时代往往造就伟人,但是作为一个伟人首先要具有超前独有的思想,伟大的创造力,高尚的人格……等等一些因素;伟人是富有创造力的,总以一种巅峰的思想来看待世间万物的一切风月变幻,以自己的思想理论为基础用言论或文字来表述这种时代的造物。德国的伟大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歌德便是一位狂飙思想的伟大人物,她具有高度的反叛精神,强烈的思想情怀,自身的矛盾冲突……构筑了一个时代的伟人,时代的步伐,时代的巅峰。

似乎伟大的人物都是不能为人所理解的,不能被社会所容纳。倍受时间的煎熬与思想的隔阂,为了突破这种空间的禁锢与束缚,歌德与席勒建立了挚深的友谊,正如冯雪峰所说——“真正的友谊,是一定以共同的高尚的思想为基础的。”两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进取。为时代的进展开辟了历史的先河。歌德是个抑郁、苦痛、自我矛盾的人,在歌德的笔下,总是展现出另人惊叹的思想和“复苏”的力量。书中所隐匿着巨大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让人惊叹于作者的高度智慧。但是在作者的心中。只能去面对这迂腐、愚昧的社会。用文字的独到力量去改变,却不能融入这社会。不仅要保持自身的清高,还要有思想的距离与压力;伟人总是难免要受到一些绳蝇苟且小人的攻击与诬蔑。歌德发出了“有才能的文人往往互相倾扎”这样的感慨。哎,有才能的人往往遭人妒嫉,既不能超脱这空间的束缚,也不能保持自身的清高来回避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到了自杀,自杀是一种超脱,自杀是一种思想的喜悦。歌德便用别人的痛楚来安慰自己——“拜伦被流言蜚语中伤,被赶出英国,要不是早死使他摆脱了庸俗市侩们及其仇恨,他还会逃到天涯海角去呢”。歌德不能被人所理解,只能与自己的好友席勒与周身所接触的人物来摆脱时间的围困。

罗曼罗兰说:“人生的苦难是不能的一知己。”但往往得到了知己却不能相互理解,这也是人生最大的苦难呀!不是身心的痛楚,而是思想的压抑于煎熬。

斯大林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珍贵的是友谊。”歌德与席勒的友谊至高无上。正如索福克勒斯所说:“抛弃一个真诚的朋友,犹如抛弃你的生命。歌德与席勒的友谊是他们的制高点;可席勒就这么静静的走了,比歌德早走了近20年,歌德一个人在晚年忍受着巨大的煎熬与压力。在这种痛苦中自我反省来进行对世俗的看法与创造,歌德不仅要忍受着外界的压力,又要进行自身的文学创造。终于创造了耗费他毕生心血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二部,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

歌德虽然是文坛的君王,但歌德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奴隶。他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觉思想上的开拓,情感上的赤诚,精神上的满足。笔者就曾深受过《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那浓重的诗意,狂飙的思想,强烈的时代精神,高度的艺术性。都是被后世所肯定和景仰的。

歌德说:“勇于进去者长生!”歌德在黑暗中就这样挣扎、进取。把握人生的每一个环节。谱奏了一曲人生的《浮士德》,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先驱,抒写了人生的一断篇章。

那赤诚、饱满的激情,掩盖了沧桑、古老的遗憾。将那伟大崇高的思想传递给全人类。我将怀着一颗虔诚、尊敬的心灵去读取那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结晶。或许寂寞和无助会紧紧的将我吞并;但我希望,我能站在人生的制高点,去迎取我那真诚的期盼。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5】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的评价,以及他对许多科目的独特见解。正是爱克曼给世人记录下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爱克曼忠实的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谈话。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预示世界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某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多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多瑙河与菜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他关心青年一代,对他们的创造给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认为是“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人性光辉。从而告诉我们一种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时,有所感悟。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里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6】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勤工作。他用谦卑的奉献精神记录了歌德的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的话,闪耀着智慧和学问的光芒,虽然不是每句话都是真理,但总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启迪、解放、洗礼和升华。

歌德的智慧与学理之中有三种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这三束眼光交相辉映,构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文视野与他的艺术视野紧密结合。他在强调文艺的崇高宗旨时,希望人们充分重视文艺对于丰富、净化和弘扬人的精神和智慧的意义。

歌德不仅以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以世界眼光展望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1、 开通巴拿马运河和大西洋至太平洋最近的航道;

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

3、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于1832年去世,未能实现这三个誓言。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歌德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打开窗户”的时代。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7】

歌德《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漫谈式的语录体著作,谈话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它以一种交谈的方式真实地记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其中尤以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最为人称道。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对此,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密切交流。在无拘无束、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他说:“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来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吸收。吸引外国优秀文学的创作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歌德自己是有深切体会的。他曾对爱克曼说:“中国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这番感慨是他读了中国传奇后所发的。他也曾说过:“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我有许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但是这番话并没有说完我的修养来源,这是说不完的,也没有必要。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l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谈话录》中除上面所说的主要内容外, 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如关于文学欣赏和修养问题,关于艺术描写问题,关于画家的优劣问题,等等。歌德博学多才,他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书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恩格斯对歌德做过一个精辟的评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歌德是具有多种两面性的复杂人物,必须了解歌德所处时代的德国状况和他本人的修养才能全面认识他。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8】

歌德说:我的作品并不受一般人的欢迎,但是如果为博得群众喜欢而写作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我的作品并不是为了群众写的,只是专为那些追求好作品,并理解这种倾向的少数人写的。

我常常想,歌德所说的一般人是哪帮人,是不懂欣赏只会把马铃薯装在银盘上的粗鄙之人,是索取自然各种材料觉得理所应当的人,还是内心空洞不懂思虑只会嘲笑别人的人?人类在面对未知的,看见自己周围各种不同的对象时,都会暴露犯错的危险,人类观察着他们与自己的关系。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类的命运与那些对象是否喜欢或讨厌自己,引诱或叛离自己,对自己有益或有害,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人类学会观察,学会犯错,我们的错,有时由上帝操纵,有时由恶魔操纵,从而重叠了无数的错误。歌德在《浮士德Ⅰ》里面说过,我们内心里住了两个灵魂,这两个灵魂都想离开对方,一个燃烧着激烈的爱欲,另一个则尽可能地遁离尘世。没错,每个人都活在矛盾之中,想要逃离尘世避开所有繁杂琐屑,可是又放不下许许多多让人或悲或喜的眷恋。有人喜欢平淡一生,有人就觉得轰轰烈烈才对得起来这世上走的一遭。不管怎么样,歌德说,只有靠努力不懈才能拯救我们。没错,就算庸庸碌碌,也是要尽力而为的,在我看来,不努力,会连基本的生活都过不好,生活生活,吃饱穿暖是生,而活,就要看个人努力程度了,过得好,不仅让自己还要让周边的人过得好,才是幸福。

有时候,幸福可以很狭隘,小家的幸福温暖一心,大家的温暖,却是可以温暖一生的。歌德在《箴言与省察》里说,可以将自己生命的终点与出发点相结合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类。人类志节高尚,慈悲又善良,人类的最大功绩是尽可能不受外界支配,并尽可能的支配外界。而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就像大型的采石场在建筑师面前。建筑师的本领就在利用这些偶然形成的自然大石块,尽可能符合经济与完成目标的条件,小心谨慎的完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样。所以在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材料,在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创造美好事物的创造力,就是这股永不停息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无比伟大。

伟大和卑微没有明显的界限,所谓伟大的人,只是表示他的体积较大罢了。歌德说这话我并不明白,体积大是什么意思,多大的体积才能够称作伟大。他说,伟大人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和那些卑微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区别在于,他们能够承受的容量大罢了。我恍然大悟,人类就像海,虽然拥有各种不同名字,结果却只不过是盐水,那怎么从这样的平凡大世中变得突出伟大呢,那就要拥有比普通人更大气的度量了,可以容的下所有成败,荣辱,所有喜怒哀乐,所有成与不成。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忍耐,只是好日子不能接踵而来。

人类身上总有一些习惯。人们凭借着这个习惯,在高兴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兴致,忧郁时借它来鼓励自己。就像悲伤时听音乐,开心时欣赏美。但是这些习惯的对象,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或高品味的。如若悲伤时听粗鄙的悲歌,快乐时汹涌的酗酒,这只会让人更加贫乏,至此变得不明事理,不懂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此时人们反省自己肉体上与道德上的行为时,会发现自己生病了。他们会与社会与家庭命运相违,变得焦虑,痛苦,找不到方向。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但是不可原谅的命运在拍打丰硕的谷束时,杂乱的只有稻草,谷粒根本不曾感觉到一丝的杂乱。谷粒会在脱谷的机器中,高兴的跳来跳去,不管将来会被送到制粉厂或仓库,它根本一点也不在乎。这就是说,遇到抗争不了的命运时,顺从总比反抗来的幸福,前提是你有足够安逸的资本,如果你内里空空荡荡一无是处,那也只能是随波逐流,从来不是随遇而安。有料的人,走到哪都是吃得开的。

人类自导自演自己的一生,对于各种年节也应该有一定的应对之道。儿童是实在论者,他们认为自己就像苹果梨子一样实在存在着。青年由于内心热情澎湃,方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意识,青年由此转变为观念论者,但是思想程度深一点的就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怀疑论者,因此他们运用智慧,在行动之前和行动之时思考,避免着让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的后悔。最后,是老年,他们往往成为神秘主义的告白者,他们知道大多数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许不合理的事情成功了,合理的事情反而失败了。太多的幸福与不幸都是不可预期的,有时候差别大的让人崩溃。老者们都会淡定的看人们发生的一切,宽宏大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荒唐都是自己年轻时都经历过的,别人犯的错误,都是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或许,每个人都逃不了从懵懂到疑惑,从疑惑到坚定,从坚定到怀疑,再从怀疑到沉着的过程。沉着不是代表成功了,是面对问题时有能力有把握解决不合理的问题了。稚子双眼清澈,老者双目矍铄,完全不懂与看透一切纷杂,都是极大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保持年幼单纯,那你就要看清是非繁杂,有一颗淡泊却勇敢的心,直面困苦,从此豁达大度。

人类如果真的越变越低劣的话,届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对于其他的事情也一概不感兴趣。这种人称为不完全人类或未完全人类,就是说,不能平衡于憧憬与努力,行为与工作的人,就属于这种人。他们不切实际,不务实物,肤浅的嘲笑着别人的灾难。他们就这样迷失着自己,找不到想去往的路,他们还要感叹命运社会的不公,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捉弄人,即使真的天灾人祸,那也是人类的作弄,人类曾经对自然做过的事,自然总会回报回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9】

《歌德谈话录》一书,感触颇深。之前曾听说这本书被挑剔的尼采誉为用德文写出的最重要的散文。它记录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字里行间透露出歌德对于实践、艺术以及世界的眼光,构成了歌德的智者之言,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提高。读了这本谈话录,会有一种从内心生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于谈话录的形式并不了解,读了《歌德谈话录后》,发现谈话录的方式是比较好的,能够进入生活,深入浅出地表达事物,能够吸引读者。对于歌德的了解,我同样只是模糊不清的,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距离,但是他的话语中闪耀着的智慧和学理之光,总给人以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感觉。对于任何理论来说,实践是试金石。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警句,他厌倦脱离实际的一切学问,告诫世人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真理并不是上帝恩赐给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独立地发现的。;他同时指出:所有时代的科学家都有一种心向,即认识生气勃勃的形成物,在联系中把握它们外在的、可见的和可以触摸的部分,把它们作为内在的东西的预兆加以接受,这样就能通过观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整体。这些一系列的话语尽管我仍然无法透彻了解领悟,但言语中吐露的是一个伟大的人对于世界的评价。歌德的实践和他艺术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强调艺术应以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基矗诗人要做的事,是根据由现实生活提供的动机,把有待表现的要点组织成为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还特别强调精灵只显现于完全积极的活动力中。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天才只有在积极的创作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无异于平凡人。对于文化传承,前赴后继歌德同样予以重视。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用银盘装的金苹果。我们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银盘,但我们装入银盘的只是土豆,这太糟糕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歌德领略了太多的人生与艺术生命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去慢慢品位。作家本人的人格较之他的艺术才能对读者要起更大的影响。;一些个别的研究者和作者人格上的欠缺,是我们当今文学界一切弊病的根源。从中还了解到歌德对于人格的要求也十分重视。另外,用真正伟大和纯洁的东西影响教育到读者。凡是病态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伤风败俗的东西,都一概排除。歌德这些平凡而有深意的话,许多至今还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似乎早就被他一一回答了。

在这本书中,歌德对于世界的眼光也是耀眼夺目。世界文学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他的心目中,他不仅主张欧洲两种对立的流派,即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结合,而且十分关心东西方文学的结合。当时许多西方人把中国人看成另类之人,而歌德在谈到中国的一部长篇小说时却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和我们是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看来,善、高尚和美是超出地域和国度的。我愈来愈相信,诗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歌德的这番话为后人也留下了深刻的意义。他以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文化开放交流。歌德对世界的别样眼光,给老一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极大的精神力量,由给后代的文人义士们留下巨大的财富。无论是青少年,中年人,亦或是成年人,在阅读了这本书后,都将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歌德的敬意。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0】

谁是歌德?在我拿到《歌德谈话录》这本书之前,我并未读过任何关于歌德的著作。仅仅知道,歌德是活跃于19世纪,一位伟大且影响深远的德语作家。而为了读懂这本书,在开始阅读之前,我特地去查阅了关于歌德,关于《歌德谈话录》的相关背景资料。

查阅到这些资料后,我突然对歌德兴趣大增,也期待《歌德谈话录》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关于生命,关于现实和理想的种种思索。

歌德在《谈话录》中说到,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佳捷径。其实,在我眼里面,不管是否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从日常之中吸收素材,了解世事,最终掌握经验,都是每一件事成功的基础。

我也不赞成,一开始盲目的进行练习。因为道理简单,一个优秀的作家,除开拥有让人惊叹的想象力,以及无法言说的天才外,作家更是一名优秀的观察者。没有观察,哪里来的好作品,我们一直宣扬,最好的作品就在人民之中,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创作出让生活着的人喜欢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网络小说的兴起,似乎深入生活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君不见,千千万万作者,每天能写出上万字的文章,并且一年可以超过百万字的数量,尽管这些作品备受追捧,备受关注,但到头来,过了5年,过了,这些作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这点很让人质疑。究其原因,这些标榜新、奇、特的网络小说,更多是脱离了生活,远离了实际。没有了真正的观察,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背景,这些作品固然写得让人兴奋,可就像烟火一般,绽放时美则美矣,到最后却空留烟尘。

我现在正在英语门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大的日子,我一直要求自己,每天有所积累,不要太紧,更不要太快,一点点、一滴滴的学习,从师长,从书籍中,提炼知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歌德循序渐进的创作理论,在我这里,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是的,没有一步登天,更没有天降美好,一切,都要一步步,一步步地来。

歌德谈到,要多读经典作品,方有如此,自己的起点能更高,基础才能打得更牢固。诚然,阅读作品,必须从经典开始。经典之所以流传百年,甚至千年,重要的是,它有流传的价值和意义。放眼,我国的文化起点,诸子百家时代,有多少经典现在读来,依然让人抚卷心涌动,心然意往之。

时代,最怕的是什么,是经典在前,我们却忽略了。回过头来说,那些文化快餐一般的网络小说,他们就像西方快餐,吃饱了,不会有余味。如果光光是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吃什么都一样,但是要吃得健康,吃得养生,我们就要往好里吃,往深里吃。同样,在阅读作品时,亦是如此。我的导师,王东风老师,作为学科的著名教授,他的许多著作就让我很是喜欢,每每读来,就精神百倍,像吃了最美味的东西,像听了最悦耳的音乐。

我在想,如果在我研究生涯里,我每天泡在快餐拼盘似的文章里,而不去见识意境高远的真作品,我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因而,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早早赶往图书馆,早早进入阅读时间。每一天这个时候,坐在图书馆的一角,品读着心爱的书籍,我就倍感幸福,因为我现在的阅读就是为了未来能够更好的做人处事,拥有自我更为准确的判断,更为安全的决定,最终成为更好一个优秀的英语翻译研究者。

关于创作理论,其实歌德还谈了许许多多,但是由于篇幅实在有限,不能一一分析。不过,我深深感受到歌德对文学事业的爱。这种近乎完美的爱,没有一点瑕疵,更没有一点污浊,我热爱歌德热爱的事业,我更是从心底升腾起,我要学习歌德的精神。对于创作,我们需要爱,需要真诚的爱。

在《谈话录》中,如果有一点让我意外,就是歌德谈及政治一块的内容。原本,我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他的生活就是创作再创作,跟黑白分别是非曲直的政治应该毫无关系才是。但是,我读完《谈话录》一书,我发现自己错了,并且错得有一些离谱。

歌德说,文学作品离不开政治,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最早就发轫于政治。可是,歌德表明,诗人,也就是文艺创作者要远离政治,要对政治做出准确的判断。创作者不应该过问政治,因为雅的文艺,碰上俗的政治,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忧伤。所以,穷极一生,歌德都尽力远离政治,保持一颗纯真的创作之心。我想,歌德之所以成为流芳百世伟大作家,远离政治就是他重要的品行之一。

想到这里,我就不免想到许多中国古代诗人,譬如李白、杜甫。李白,盛唐第一诗人,被誉为谪仙。小时候,读李白,读到一股海阔天空的气势,读到一派唯我是真的狂狷,那时候,我对李白的爱近乎疯狂。但是,当阅读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界越来越宽,李白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李白,他给许多达人贵胄写信,信的内容大多以诗歌为由头,向这些人推荐自己,希望能入世为官,希望可以成就大业而大展宏图。

可现实,却给了李白狠狠一巴掌,从20岁到死前,李白周游列国,假借诗歌的名誉,到处贩卖自己的治国大略,可惜的是,这其中,他历尽坎坷,备受奚落,通往成功的道路渐行渐远。虽然,这些岁月后,李白创作的诸多诗歌,越来越被人关注和喜爱,他渐渐声名鹊起,到最后变成一代诗仙。42岁那年,他终于进京面见了唐玄宗,可不曾想到,他治国伟略却未曾开始,就已经破灭。他仅仅是歌姬一般角色,他只能为玄宗的酒宴增色,只能为主人添光,如此之李白,离我也终于越来越远。终于,李白最终离开玄宗,并赋诗表明心意,仰天而走的李白,到底是做了一些什么跟政治有关的事情啊!

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他没有成为大德大才的治国栋梁,却成为流芳千古的诗仙。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这到底李白出了问题,还是时代出了问题。可是,我在想,如果李白能远离政治,安心做文章,我们今天是否可以见到更多的好诗,更多的好文。或许,我们也见不到,李白没有这样的经历,他诗歌里的悲愤之情锐减后,我们还会爱上李白吗?

所以,歌德才会说,诗人和政治,绝不可能诀别,只可能或近或远,不管在哪里,诗人在的地方,政治就不会缺席。

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篇11】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本文来源://www.xxy333.com/x/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