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网 >地图 >笔记 >

白说读书笔记

白说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22 作者:学习资料网

相关推荐

白说读书笔记集锦。

怎么才能让作品的读后感写的更加全面呢?看过作品后,我心中十分感动。 写下读后感,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消化内容,提高语文素养,这篇文章将从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索和理解“白说读书笔记”,请您收藏此页以免遗忘重要事项!

白说读书笔记 篇1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伤感日志大全看完哭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书笔记 篇2

开始翻阅这本书,是源于对白岩松的个人人气,还有书名比较奇怪。

《白说》是白岩松的演讲集,仿佛是随他一起见证过去和历史,那些感悟,没有华丽,没有尖锐,没有取悦,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

青春、幸福、信仰,在热烈的掌声中,央视第一评论员登上了属于他的演讲舞台。对白岩松本书的观点有两个想特别聊一聊的点,也是非常贴近身边的所思所想所做。

其一,媒体人的责任是把事实完整呈现,不是只给大众看某一面,要让事实去说话,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做好恶、对错的选择。媒体人的.责任还有及时地发声,不必清高地不与之争论,把舆论阵地自觉地让位,而普通民众没有条件去获知真相,只能去猜测,或者干脆谁的都不信,视所谓的新闻为一缕轻烟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重提此话,撞好你的钟,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离开,让位于别人,无可指责,别守着钟,编着钟不响的理由,又不让别人来撞。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钟看做是平凡,总想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负责、不打折扣撞钟的“和尚“。

其二,"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基础,可以依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关,和身边每个人有关。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系统,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一个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质、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项。衣食无忧的时候,情感、精神和物质三足鼎立,但大多时候,以为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条件好,我有人疼有人爱,我玩茶艺玩插画“,只是这样的幸福不要离开你的小天地,外出办事被抢白你会委屈,遇到”碰瓷“你会恐惧,遭受不公你会失望,强迫接受价值观你会厌烦......社会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改变的权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发发声音。

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澜。你的人生阅历更加深厚,内心感受也更加复杂,反而是无词的音乐,更能击中你百转千回的冲动和欲望、思索和感慨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白岩松的“白说”,终究不会白说!

白说读书笔记 篇3

起初看这本书其实我是有点"随大流"的。因为好多人都说这本书不错的,好多人都看的。这一句"好多人都看"可是激起我的兴趣了……但是在读之前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可当真的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改了主意,如果不"随大流"看这本书的话,那才真是对不起自己了呢!

至于为啥怎么说呢?因为白岩松老师真的说的不错的,我与他对许多事情观点都产生了共鸣,往往就是因为作者的一些观点、看法的阐述,可以瞬间让读者与之共鸣,于是读者会觉得与作者产生了友谊。我刚刚和白岩松先生有了这种友谊。

不过我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在读书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思考的机会,有些书一本读下来我总是懒于思考,因为觉得作者整本书的节奏让人疲于思考,往往结果就是读完书了整本书的内容也就忘的差不多。现在我尽量避免读这种书。毕竟,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么,我就来说说书中白老师说的那些观点让我产生共鸣,我又有那些思考吧!

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据说中国古代人有骄人的智慧,这并不其怪。

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为啥现在的中国人却糊涂了呢?况且何为有用无用呢?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时间太宝贵了,怎能做无用的事?

正如白先勇所说:“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当他们见面时,他们互赠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儿没用,撕了;这哥们儿有用,留着。

就在你把“没用”的名片一张张撕掉的过程中,你可能也就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更有急于求成的人,总觉得慢道理不是道理,恨不得求一剂"速效葯","我估计只有一种药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剧毒的毒药。"白如是说。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无用可成大用"这个道理。就像是几年前可能是更早之前就出现的一个话题"读书有啥用?"现今越来越少的读书人了,新兴的网络多受欢迎啊?

纸质书已直被很多人“忽略”,但国家更是大力提倡“全民阅读”。为什么?因为“读书”这个看似无用的习惯一旦养成,肯定会对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好处。

"凡事不要太功利了。"这是对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像我一样已经或者正在受"应试教育"影响下开始或者已经变得功利的同学们说的一句话。

再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开始读《道德经》的打算。虽然白老师只是简单的以几句《道德经》中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但是他却打破了我对《道德经》狭隘的看法——消极避世。

原来《道德经》也是蛮有意思的。比如善建者不拔。意思是善于建设的人是不会被拔除的,善于抱住一个东西就不会脱落。

白老师记起十几年前他采访贝聿铭老先生,问他:“贝老,您觉得北京现在的建筑怎么样?”没想到老爷子是这么回答的:

“北京的规划非常非常好,将来拆起来会很方便。”幽默风趣的老爷子,但这话仔细一琢磨,心里其实是挺羞愧的。总说"后浪更比前浪高",但是最近看看怎么觉得不进反退了呢?

此外,明代家具仍被称为历史的鼎盛时期。无论从家具的功能、造型,还是保存能力上,都比现在的家具要好。光是几百年的明代家具仍然光良结实如新,新买的沙发用上十几年就算是老古董,这一对比,可真是吓人。

是不是真应该,好好想想了,我们也该好好动动脑,慢慢来,多做一些能够留得长一些、传承久一点的事了呢?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合上书,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记住那句'做人要正,做事要奇',一定记住少些功利心,让自己过的轻松些、快乐些,一定记住'储蓄健康在任何时候都是重于储蓄财富的,当然还有一定要好好读读《道德经》啦……"

白说读书笔记 篇4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新鲜的反义词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伤感日志大全看完哭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书笔记 篇5

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读白岩松老师的《白说》

对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的高度认同感、热血和梦想,是这本书能诞生的原生力量。令我拍案叫绝的是白老师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书中遍布,闪闪发光。让录下来权当书评,其实还是对《白说》一书的精彩提练,并没有新鲜的东西。

幸福:无限靠近但无法抵达。白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又将它引申了一下: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有用与无用:有用的不贵,无用的才贵。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七十岁高龄画了几年,送给了一位叫“无用”的僧人,这是连作者自己都感觉到没有什么用的一幅画啊。同样是戴在手上,有用的顶针就比无用的戒指便宜多了。

坚持:坚持就是失败。什么事业都要享受其中的乐趣,一旦喊上坚持,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道德经: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这个观点我很认同。在此之前,我听完了《黄明哲正解道德经》,也深受黄老师观点影响。

讲故事: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顿悟,说服别人,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办法也可能就是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传媒:传媒原本应该具有五种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如果传媒只剩下解闷,时间长了,观众就该去解手了。这一段话在书里面划线的很多,我读到的时候,有近3000位读者划线,想法有几十页,看也看不完。我在想,交好朋友,也应该有这五种功能。哈哈,酒友也是。缺一不可。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逻辑”:遗留在中国人DNA中的二元对立逻辑,让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是危险的。我认为,一个人思想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认可人性,接受每一个鲜活的多姿多彩的个体甚至想法和行为。不要再简单评论一个剧情里面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文化:贼没文化,损失巨大,那么一个民族要是没文化或者不弘扬文化,该有多大的损失呢?

理想主义者:书上说,这年头骗子跟理想主义者很难区分,我通常会这样判断:只谈方向不提供方法的,就是骗子;既谈方向又能提供方法的,才是理想主义者和建设者。我也想说,如果骗子手里有了权力,却依然没有提供方法,那就成了流氓。

因为看这本书,我在微信读书的书架里收获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辛德勒的名单》、《查令十字街84号》、陈鼓应、蒋丽梅先生所著《中信国学大典老子》(庄子)等书,也顺便欣赏了克莱伯《命七》那出神入画的指挥。

今天正好是感恩节,感谢白岩松,感谢微信读书,感谢应急管理战线上所有同仁的努力奋斗,赐予我了一个平安无事可以读书的值班室。

白说读书笔记 篇6

这次寒假有幸拜读了白岩松的《白说》。说实话,里面的章节很多,有很多的内容我感觉我还是没能完全读懂,我想我何时完全读懂了这本书,我才算是升华了吧。我想,其中有些章节我是看得很透彻的,下面我就这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谈谈我的感受吧。

第一个地方是“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为之一震,这解决了困惑我已久的难题。我想教师这个职业每天的生活是相对平淡的,和职场每天充满着挑战有着极大的不同。有的内容也许会重复很多次的教,教得久了有时候自己也会迷茫。而生活也是每天两点一线,家和学校。日子久了,总觉得需要点味道。甚至会想我需要的真的是这样的生活吗?有的题目为什么讲了N遍学生还是不会。是否这样的生活还要过很多年。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平淡的生活中生活着才是最真实的。白岩松说:老公在看电视,夫人在织毛衣,孩子在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到点儿热水泡脚,洗洗睡了。这样的状态是四五十岁人的最幸福的状态。真实的人生不会每天充满浪漫,每天充满挑战。工作岗位也是一样的,大多数时候是在默默做一些平淡的小事。这种平淡就是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教师岗位也是如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平淡中显珍贵,也许对我们而言是极易掌握得知识,但对不同的孩子们而言却吸收程度不同。我们虽然在每天重复着教书,但我们也同时在育人,这样的工作看似平淡但又及其不平淡。梅西和C罗之所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是因为每天忍受着极其枯燥的生活。不停训练,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活得认真。

第二个地方是“讲故事的技术核心”。白岩松说:“做一个十分钟的节目,就要按照十分钟的体量做采访,如果过度开采,做成分钟节目的采访量了,后期就很难再做减法。可是一个二十分钟的节目,采回来的素材只能支撑五分钟,剩下的十五分钟怎么办?注水吗?所以干我们这行的,永远要思考一个“奶粉和水”的问题:全是奶粉,太浓;全是水,就是假冒伪劣。什么情况下最好喝?得调配合适的比例。”他说的这段话感觉就在说我们教育界的事情,我们每一堂课应该上多少新课,每节课分配给我们老师是多少时间,我们准备的内容是多少,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是多少,这些说的不就是奶粉和水的调和比例吗?所以做新闻的人,只有对版面和节目时长有充分的了解,才会有“节奏”上的把握。除了常规因素,还有很多非常规因素。比如,三分钟的节目,理论上能容纳九百字的内容。可是当你真的老老实实写出九百字,最后会发现时长超了,九百字要三分半钟才能播完。为什么?文字转换成语言的时候,还会无形中添加很多非文字因素。所以仔细算下来,三分钟的节目只能容纳大约八百字。现在随着推特、微博的普及,全世界新闻的平均字数是七百字,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所以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的,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而我们教师如何能够准确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呢?现在想想是不是同样的道理啊!

第三个地方是“大成若缺”。白岩松写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蒋丞稷实现了短道游泳的两个重大突破,全是第四名,算是“铁牌”吧。但那已是亚洲男子离游泳领奖台最近的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有没有遗憾,蒋丞稷的回答太棒了,他说“缺陷也是一种美”。是的,缺陷也是一种美,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凡事都追求极致,这个极致存在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就是遵循着一条曲折、循环、不断向前的路径。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我们格外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内心得到舒缓和解压,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孩子从小就没有拥有这种思想,所以才会造成抑郁症的增多以及学生跳楼事件的产生。无论是作为老师也好,还是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让孩子们从小认清生活的本质,那就是人生本来就不会达到极致完美的状态的。我们所有人都要接受这种状态,并且要善于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也即是说从小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然后认清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而我们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解决问题,这就构成了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个人的一些感悟。在我现在的年龄还未能读懂书的全部,我想我会再过几年再次细品这本书,到那时的感悟想必与现在会略有些区别吧。特别真实的一本书,特别敢说和直说的白岩松,他让我从各个角度看到了人生百态。《白说》下次再会啦!

本文来源://www.xxy333.com/x/197.html